人民西路校区:昆明市五华区人民西路616号(滇云教育)

报名咨询热线:0871-65820083


文章
  • 文章
搜索

因为专心    所以专注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因为专业    所以卓

首页 >>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 强基计划不是招生计划,而是人才培养计划
详细内容

强基计划不是招生计划,而是人才培养计划

1.jpg

关于高考“强基计划”
近期,滇云教育学业生涯规划中心从相关教育行业新闻中获悉,新学期伊始,很多学校开始在新生中遴选“强基计划”缺额部分学生,这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强基计划”遇冷之说甚嚣尘上。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据了解,经过高门槛的审核,“强基计划”报名人数超过100万,最后只招收6000人。所以,“强基计划”是冷,还是热?不言自明。
一位招办主任明确讲,剩余的份额,我们在新生中遴选更稳妥,我们不想为了完成计划而完成计划。

配图3.jpg

可以说,“强基计划”的一大特点是条件严苛
首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招生计划,而是一个国家急需的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着眼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因此,推出之初,就特别强调,培养方式的独特性,比如单独编班、单独制定培养计划、本硕博打通培养等等。
其次,在遴选对象上,特别强调了两点:第一、有志于基础学科学习研究的人;第二,学科特长极其突出。二者缺一不可。
学科特长突出,又有志于献身基础学科。这样的学生有多少?这其实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果说“强基计划”缺生源,那缺的一定是合适的生源,优秀且有志于基础学科的,而不是把“强基计划”作为进入名校的跳板。

配图1.jpg

客观地说,保持一个高门槛,自动屏蔽一批存有功利心的考生,对于保持“强基计划”的初心和使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世界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绝顶聪明,更在于有志于此,用心且努力。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就曾多次自嘲自己并不聪明,甚至有点笨,是靠后天努力而已。
所以,如果非要给“强基计划”下一个“遇冷”的判断,我想,我们更应该检视的是,为什么非要搞“强基计划”?显然,这是因为没有很多人甘于坐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冷板凳”,很多高考的优胜者为了不辜负十年苦读得来的高分,而更愿意选择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学科。
从这个角度看,这已经不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着急的事了,而是值得整个社会、社会评价需要检讨的问题。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对于我们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破解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围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仅仅是高校等教育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配图2.jpg

接下来,就跟随滇云教育学业生涯规划中心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强基计划”吧。


问:什么是强基计划?

答: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以教学〔2020〕1号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就此,自主招生正式取消,全新的强基计划启动!!!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问:强基计划录取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答: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2.jpg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南软开发 | 管理登录
seo seo